首页 | 父母必读 | 疾病防治 | 护理知识 | 早期教育 | 胎教 | 育儿指南 | 食谱菜谱 |
当前位置:首页 > 早期教育 > 不良矫正 > 儿童口吃须及早娇治

儿童口吃须及早娇治

作者:不详来源:网络2010-10-31
儿童口吃须及早娇治

口吃是一种言语流畅度及构音障碍

口吃患者的“有口不能言、有话说不出”的痛苦,是言语表达正常的人根本无法想象的。口吃俗称“结巴”,是一种言语流畅度及构音障碍,影视剧中所表现出来的口吃现象只是在言语流畅度方面有所欠缺,看上去还很有趣。而真正的口吃者会在呼吸、发声等技巧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困难,有的一个字憋半分钟也讲不出来,并产生心慌、胸闷、气短等不适,严重的还会出现嘴唇、眼角抖动痉挛等伴随动作。

调查显示,90%以上口吃患者的口吃成因来自于童年时期对周围口吃人的模仿。当儿童处在2岁至8岁学语的关键期时,儿童在语言方面的模仿能力极强,对外界所有的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,一些影视剧中频繁出现的口吃现象,会令正处在学语期的儿童产生极强的好奇感,产生下意识的模仿和学习,加之儿童时期语言功能发展不成熟,所掌握的词汇有限,不能迅速准确地选择和表达词汇和语言内容,因而一些孩子便会在说话时,出现重复、拖长一个字音的口吃现象。

口吃给儿童心理健康带来隐患

由于长期经受口吃的折磨,很多口吃患者会在心理上对言语表达、人际交往产生极大的恐惧和自卑,甚至对生活失去兴趣,产生轻生的念头。

很多人相信,如果孩子更自信一点,少一点自卑、羞愧和紧张,口吃将会减轻甚至消失。但是,口吃主要是神经生理方面的原因,甚至有些人生来就有口吃的倾向。通常伴随口吃的消极情绪和心理问题是由于口吃产生的,但焦虑、恐惧、羞愧等消极情绪反过来加重口吃,形成恶性循环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口吃孩子经常被说话的困难极度挫伤,随时承受外界带给他的压力,往往过早地承受了口吃所带来的痛苦,形成焦虑和抑郁的性格。

随着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,口吃儿童逐渐形成消极的自我意象。开始意识到自己是有说话缺陷的人,逐渐形成“口吃者”的角色。在与别人交往时感到自卑、羞愧和紧张。为了维护自己敏感的自尊心,往往掩盖某些难发的词语,逃避一些说话的情景和场合,尽可能少说话或不说话,失去很多表现自己的机会,比如与同学争论,当众演讲,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等。

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语氛围

一定要为儿童言语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。除了呼吁影视剧中尽量减少口吃的情节、人物外,作为儿童成长的第一环境———家庭环境中良好的学语氛围也是至关重要的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:

1、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,使孩子容易建立不良的语言习惯。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时候运用不符合言语规则的语言,比如“宝宝吃果果、喝粥粥”等叠字的过度使用、嗲声嗲气的发音错误或严重的语法错误,会给在言语启蒙期的儿童造成认知上的错觉。

2、对于儿童偶尔出现的口吃现象一定要给予足够的宽容与耐心,千万不能因为害怕孩子出现口吃,就过度地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,强迫孩子重说每一句没有说流畅的话,或者替孩子把话讲完。这样都会使孩子心理压力逐渐增加,口吃概念日益强化,最终由无意识的语误转化成真正自我难以控制的口吃。

3、家长要以身作则,以自身良好的语言习惯,以标准的语音语调做示范,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。如说话时一定要注意气息流畅、语速适中,注意节律鲜明和重音突出,多说陈述句少用疑问句,以免孩子在回答问题时产生压力。同时还要尽量避免孩子模仿口吃,要让儿童明确地知道,模仿口吃一点都不可笑。

对于儿童口吃,不能太在意,但也不能不在意。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口吃过程中出现的危险信号,要及早治疗,以免错过最佳矫治期,影响孩子的言语能力形成,进而会全面影响孩子的成长,甚至会贻误终身。因此及早发现、科学引导、及时治疗是应对儿童口吃的最佳策略。

别忽视儿童口吃的危险信号

下面一些儿童口吃的危险信号需要引起家长足够重视。1、如果孩子在每一百个音节中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口吃性不流畅(如“这-这-这”);

2、说话时面部、颈部肌肉紧张,气息憋闷或者语音和说话带有意想不到的声调上升或者延长;

3、孩子在表达过程中,由于语流受阻而产生点头、眨眼、拍腿、跺脚等伴随动作;

4、孩子表现出逃避反应,或者表现出明显的不愿表达的意愿,看起来非常沮丧。

当出现一至两种上述的症状时,则证明孩子的言语流畅性及表达方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,需要及时向有关的专家进行咨询,对儿童进行及早治疗。

© 2009-2030 okmm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
QQ联系我们 电子邮件联系我们

吉ICP备13004070号-2   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34号